学海补习中心 / Ch'ng Tuition Centre补习老师

2024年3月31日星期日

杜甫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杜甫是一颗星,照亮了大唐的夜,杜甫是一幅画,描绘出人间的疾苦,杜甫是一面旗,引领者我前进的方向。杜甫的一生,是史也是诗,他付出毕生心血忧国忧民,而他却得到的是一生坎坷。 其实,我对杜甫很同情。他认为杜甫比李白的才华高出很大一个台阶,因为他心怀苍生,希望考取功名,造福百姓,报效祖国。但事与愿违,十年应举,皆名落孙山。 后来才当了官,却发生了安史之乱,生不逢时。 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杜甫的命运是悲惨的,在杜甫生活的时代,是最黑暗的时期。他在中年遇兵荒天宝年间,一场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。一时间兵荒马乱,战火纷飞。杜甫遭遇丧父,携妻儿流离至苏州,连着三个月的烽火让杜甫重新看清了唐朝的残乱。杜甫追求功名的心一再破灭,过着流浪的生活,他切身悲痛地写下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让我深刻感受到他在战乱中的流离之苦。在这兵荒马乱,人人自危的时节,杜甫的爱国情怀却分毫不减。

       在安史之乱时,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。各地官吏,残暴无情地压迫、剥削百姓。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,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,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,将同情、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。杜甫热爱生活,热爱人民,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。他的一生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命运,人民的安危。即便国都陷落他被俘虏后,他依然心系祖国。只要一息尚存,他总希望能看到人民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。他想到的不是自己,而是祖国和人民。或许,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,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,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,无时无刻忧国忧民

       谈起杜甫,我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,在我眼中,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,思寄祖国的爱国者。杜甫在多年饥寒交迫的体验中,更加深了对人民的同情。有时一想到人民的痛苦,他便忘怀了自己,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。他的小儿子因饥饿而死,他想到的却是百姓的租税、国家的征伐、失业者的生计、戍守边防的士兵;当住的茅草屋被大风吹破、屋漏如注的情况下,他却发出了这样的愿望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

       在公元770年,杜甫病死在一条无名的小船上,年仅59岁,且当时杜甫的诗句并没有广泛流传,就这样默默地走完了他孤独坎坷的一生。这就是杜甫,一位不计身家的人,一位心怀天下的志士,一个当之无愧的诗圣,历史将永远记住他。他短暂的一生,却见证了盛唐的繁盛与衰落。他的一生都在漂泊,被生活放逐,被苦难放逐。唯有在蜀地的草堂时,他才是自由与幸福的,在这他不再是诗人,只是一个丈夫,一个父亲,在妻子无助的眼泪里,默默承受着幼子新亡的哀伤;在草堂里的四年里,他写下了两百多首悠闲自在的田园诗歌,真正回归自然,为山水田园诗添了许多色彩,为自己的晚年画上圆满的句号。